2)第六十三节 黄雀(上)_伐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是攻入江南的李定国和郑经,不把他们摆平了,也轮不到低调的在湖南扩张领土的吴三桂。

  夏国相离开后,吴三桂盯着地图又看了半天。康熙六年本来有一次天下大乱的机会,但是事态并没有向着吴三桂希望的方向演变,而这次邓名出海,可能是最后的机会了。

  “真希望耿精忠直接打下了杭州,郑经端了南京,李定国拿下武昌啊。”吴三桂轻声念叨着。邓名一直表现得非常有节制,始终给满清各地的督抚一条生路,所以现在各地的总督都没有和邓名拼命的心思。甚至连北京方面都觉得,只要不把邓名往死里得罪,将来说不定都能有出路。

  如果局面继续这样平稳地发展下去,那将来邓名说不定能够传檄而定,吴三桂、尚之信、耿精忠,还有其他有野心的人诸如蒋国柱之流,都不会有什么机会了。但幸好邓名这次终于出错了,他没有继续坐镇成都压住国内的各股势力,只要郑经、李定国端了蒋国柱、张长庚的老巢,或者表现出要端他们老巢的架势,那各个督抚就会感觉还是有必要抵抗明军到底的;要是耿精忠、尚可喜把赵国祚、张朝赶尽杀绝,那当然更是求之不得,那样连北京都会受到触动,认为明军终究还是不会给他们留一条生路——等反正了之后,吴三桂也不介意大喊一通“汉贼不两立”、“斩草除根”、“男女不留”之类的狠话,以加深北京的这种印象。

  以前邓名对吴三桂明显戒心很重,平西王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巩焴不起好作用——在山海关的时候,吴三桂把闯营坑得太惨了,巩焴耿耿于怀实属正常。康熙六年,明军本来有机会攻陷北京,但邓名异常地谨慎克制,只是逼着清廷购买了一批债券就班师返回了,吴三桂怀疑也是巩焴那个老家伙在捣乱——肯定是巩焴把闯王仓促进北京这个教训说给邓名听了。不过去年巩焴去世了,邓名以丞相礼节把大顺礼政府尚书厚葬,那现在应该不会再有人在邓名耳边说平西王坏话了吧?吴三桂觉得自己的形象还是不错的,第一次和邓名会面的时候他礼数周到,吃亏的也是自己,只要没有了怀恨在心的闯营宿老,吴三桂觉得邓名本人应该不会对自己有什么特别的恶感。

  “李定国,郑经,你们都是一心要做岳武穆的人,千万不要让本王失望啊。”

  在吴三桂看来,这就是所谓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东宁。

  “吴三桂打算反正,打算和晋王兵合一处,全取长江,建议本王出兵南京,和晋王会师安庆。”郑经把吴三桂的来信展示给部下们看。

  这个世界的郑经比邓名前世的那一个日子过得舒坦多了。由于邓名多年来一直给郑经大笔的海贸分润,所以现在台湾也能凑出十万大军

  请收藏:https://m.lp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