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98章 598《永乐大典》的热度【求订阅】_华娱,我的老婆我自己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除此之外。

  这段时间大家关注的还有一个点。

  那就是《永乐大典》。

  说起华国古代最著名的大型图书,很多人都会想到《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

  《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永乐皇帝直接主导编纂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

  《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据史书记载,

  1403年盛夏的南京,

  明成祖朱棣刚刚登上皇位的第二年,就给翰林院的侍读学士解缙等人下了一道诏谕。

  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是起兵把自己的侄子、朱元璋亲选继位的建文帝赶下台后,登上皇帝宝座的。

  朱棣的这道诏谕,用白话来说是这样的:

  天下自古至今所有的事物,都分散收载在各种书籍之中,这些书籍品种多、文字长,从中寻找可供参阅的内容很不容易。

  我想将各种书籍中所载的事物,以分类的方法放在一起,

  用在韵目下分列单字的方法,编集在一部书中,这样查考起来就像探囊取物那样方便……你们要按照我的意思,凡是自有书籍以来,所有经、史、子、集百家的书,甚至于包括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等方面的言论,都将它们辑录到这部书中来,不要怕内容繁多而浩大。

  朱棣一代豪杰,气魄很大。

  他要编的这本书,气魄也很大。

  朱棣的设想并不算独创,他要求编的其实是一种类书。

  类书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种工具书,它是从许多种古籍中辑录某些章句、片段甚至是全书,或分门别类、或按字顺加以编纂而成,目的是为了便于查检和使用,从中找到所需要的资料。就内容广泛这一点来说,类似于今天的百科全书,但更恰当地说,类书是百科资料汇编。

  我国编纂类书的做法起源于三国时的曹魏,也是由皇帝首创并组织实施的。

  曹操次子曹丕代汉称帝后,诏令文士们集五经群书,以分类辑录的方法编纂一部类书,定名为《皇览》,总字数达到800余万字。

  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类书。自此以后,类书的编纂盛行于唐、宋各代。

  其中唐代著名的有《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和《白氏六帖事类集》四大类书,宋代著名的有《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太平广记》和《文苑英华》四大类书。

  据各种古代书目记录,从三国至清代中期1600年间,产生的类书有六七百种之多。

  历代类书的编排方式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按类别编排,大多数类书采用这种编排方式,但分类方法各不相同;

  第二大类是按韵目编排,按照皇上朱棣的明确要求,

  请收藏:https://m.lp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