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22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_大清拆迁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巴尔干战争结束后,各国列强在幕后战争中进行激烈角逐。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协约国胜利。然而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后,同盟国胜利。双方在巴尔干地区形成大牙交错态势,一部分国家倒入协约国阵营,另一部分加入同盟国阵营。

  双方都召开了军事会议,并确定了各自的作战计划,然而双方剑拔弩张的同时。却是又都在尽力的不制造摩擦。

  各国都感到大战的迫近,却是都不想战争爆。

  就连德国也是一样,之前一直叫嚣着开战,然而当巴尔干地区爆战争后,德国政府却是严格的控制自己的军事动作,避免卷入战争。最明显的例子便是,奥匈帝国想要侵占塞尔维亚,但是德国和意大利却全力反对,结果导致奥匈帝国没有借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攻击塞尔维亚。

  英法俄也同样如此,尽管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协约国的利益损失严重,但是同盟国没有直接出兵干涉,使得协约国最终放弃继续支持战争的想法。因为他们虽然准备战争,但是却同样不希望跟同盟国爆战争,因此不想过度刺激同盟国。

  这种情况被军事专家们称之为大战前夜的酝酿期,暴风雨来临的前兆。因此,虽然各国突然间都开始约束自己,但是却没有停止军备竞赛,相反更加的剧烈。同时,各国纷纷任命自己国家的海6军元帅,而众所周知的是,元帅在西方国家当中,是战时最高军衔,都在战争爆时任命。各国的做法显然是在告诉对方,彼此已经做好了军事准备,战事一触即。

  欧洲列强在巴尔干战争中都得到了各自的利益,然而最大的收益者却是中国。中国皇家空军的强悍战斗力,在战争中挥的淋漓尽致,航空霸权地位被巩固,让各国空军自愧不如。

  于是,各国开始转而求助于中国,希望引进中国航空军事技术。然而,中国在航空技术方面异常的谨慎,只出口外贸型战机,关键技术依然垒断。

  各国列强们都想着将技术引为己用,但是处于欧洲军事态势,以及大战前夜的紧张。各国都开始立项研究中且的战机,却是因为难度太大,短时间内难以有所建树。

  因为欧洲国家之前并不重视飞机,只重视飞艇。而国内虽然也研究飞机,但是却被中国以各种手段误导他们研究双翼战机,导致在单翼战机上落后中国了一大截。如今突然转而研究单翼战机,只能模仿中国战机。而缺乏相关理论,加上中国的战机又是合金外壳,更有一些小型化的航电系统,大多数的仪表都是新概念,技术不为列强们掌握。因此,各国列强专家们得出结论,想要模仿出来至少要五年时间,而想要大规模生产出来,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列强们没有完整的航空工业

  系。

  正如当年中国崛起时,完全

  请收藏:https://m.lp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