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湾衡山指挥所_烽烟狼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台湾国防部“衡山”系统

  英文标题:“”

  研制地区:中国台湾地区

  研制时间:80年代初期开始建设

  部署时间:1992年4月建成使用

  关键词:“衡山”系统

  1“衡山”系统概况

  近年来,台湾当局以外购和自行研制两种途径大力加强武器装备建设,同时把C3I系统建设作为“国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列为优先发展项目。台军从70年代中期开始建设C3I系统,按照“情报资源共享、各系统间互通”的原则,建设了拥有预警机、地面预警雷达和舰载雷达组成的预警探测系统及初具规模的区域通信网,建成了具有先进水平的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台湾“国防部”建立了“衡山战情信息管理系统”(简称“衡山”系统),陆军建立了“陆军战情资讯自动化系统”(简称“陆资”系统)、海军建成了“大成”系统、空军建成了“天网”、“强网”系统。目前,台军作战指挥的效能、快速反应能力、诸军种协同作战能力、兵力兵器的运用能力、情报侦察能力以及通信保障能力都已得到了全面增强。到2005年,台湾陆、海、空三军将建成比较完整的C3I系统,并将全面实现指挥自动化。

  从总体上衡量,台湾C3I系统和装备的水平已经基本达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某些节点已居当前国际先进水平,在亚洲算最出色的。对大陆的海防、空防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

  “衡山指挥所”

  “衡山指挥所”是台湾当局建在台北市郊士林区鸡南山地下的一个规模庞大的“战时最高指挥”中心。这座巨大的地下建筑预计耗资亿元新台币。

  衡山指挥所是蒋介石时代重要的军事工程,是台湾上万个地下堡垒中规格最高、设施最完备的一个。1951年开始规划兴建,1958年8月23日的金门炮战,人民解放军猛烈的炮火使台军金门防卫部夷为平地,不但赵家骧等三个台军中将副司令当场毙命,连上岛视察的“国防部长”俞大维也身负轻伤,而且金门岛的地面军事设施几乎荡然无存。由此,蒋介石下令加速军事设施地下化建设的步伐,随即这个战时最高指挥所被定名为“衡山”。

  衡山指挥所是一个占地数平方公里的地下三层建筑。其中各种地下建筑层次分明,地下隧道纵横交错,汽车、坦克均可通行。在衡山指挥所内不但台湾的“总统”、“国防部长”和“参谋总长”等高官有专门办公、指挥和休息的场所,而且“国防部”和“参谋本部”下属的各职能部门也有各自的作战指挥区和生活区。

  1970年5月,台湾拟制了“固安”独立防御作战计划,将台、澎、金、马划分为相对独立的5个战区和

  请收藏:https://m.lp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