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三章 南诏段氏_回到唐末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理段氏和段义宗有关系?这一次,还当真让王延兴蒙中了一点边边。

  段义宗跟大理段氏,都是属于汉裔白族人,他们的祖宗根源是一样的。

  只不过,段义宗和建立大理的段氏的先人,却只有同族之缘,并无血缘关系。

  在另一个时空,建立大理的那位段氏名人,叫段思平。

  而其父叫段宝龙,名气不大,不过他的祖父,叫段酋迁,却是南诏手握重兵的大将。

  段酋迁比段义宗出道更早,也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

  此前,世隆入侵安南时,便让段酋迁担任了安南的节度使。

  只可惜,段酋迁时运不济,遇到了高骈,惨遭高骈碾压后,身死安南。

  段家这一支,便衰落了下来。

  而段思平,这一年,也就是景福二年,才出生,连话还不会说。日后,他还不能不按照原来的轨迹,当上通海节度使,就不好说了。

  至于有没有机会建立大理,就更难说了。

  毕竟,在那个时空,可没有一个能从南面威胁南诏的王延兴!

  若不是这个王延兴,这个段义宗,也不会千里迢迢,从"yangju"咩城跑到交州城来。

  段义宗到了交州之后,只见到了招讨副使,却是个极为厉害的女子!

  交谈过两次之后,心里就开始打鼓了:着帛书是送上去了,可这帛书到底能发挥多大作用,他是没多少把握。

  其实,他更关注的是,交州的盐价!

  交州本身并不产盐。此前一直在南诏买盐。不单是交州,南诏南面的吴哥和蒲甘,都在南诏买盐。

  当农业连养活自己都为难的时候,南诏艰难的财政收入,便全部指望着盐了!

  可突然冒出来一个安南招讨使,带来了不计其数的海盐。这下,不单是吴哥、蒲甘、交州不再来南诏买盐了,反而南诏人,竟然买交州过来的私盐吃。

  这就将南诏的盐政的底裤扒拉了下来!

  最大财源受损的南诏政权,一下陷入了恐慌。

  不过,郑买嗣认为,这是安南招讨使故意从中原产盐的地方,运来盐,以此打击南诏的财力。若是这样,这定然是无法持久。

  为了一探究竟,才有段义宗斗盐的事。

  可十几天下来,段义宗发现,交州的盐,竟然就是这么便宜。那盐,竟然当真是敞开供应。

  据说,去年招讨使粗定交州时,五十文一斗的粗盐还限量。

  现在,五十文一斗的粗盐也好,八十文一斗精盐也好,都是随便卖,只要你有钱,想要买多少,便卖多少!

  精盐的口感和南诏的盐十分接近,并无明显的区别。

  而五十文一斗的粗盐,也要细细品味,才能察觉到一点点苦味。

  对中等人家来说,这粗盐就足够了!只有上家大户,才会在乎这点区别。

  可这天下,上家大户才多少人?他们能吃得了几斤盐?

  其实,这市面上卖的盐

  请收藏:https://m.lp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