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六十四章 人才的困境_重生从承包杀猪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志城遇到了一个重大难题,那就是作为民营企业来说,人才的匮乏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最大的拦路虎,此时,有文化有学问的人,除了个别能力超强的知识分子辞职下了海之外,大多数人是不愿意到民营企业就职的。

  虽然他和黄超琼成立的这个包装材料公司是合资企业,有外资背景,待遇相当的好,然而仍然无人问津,李文贤这才知道,只有钱是吸引不到人的,在内地,一个待遇非常差的国营厂子都比民营企业有吸引力。

  怪不得人家柳飘飘发展电脑产业,要背靠大汉科学院这棵大树,好多民营企业要挂靠机关单位,方便进行经营,都是这个道理。

  然而他们这是合资企业,也没法挂靠,寻思半天,跟李文贤商议之后,便跑到省城找省化学研究所谈一谈,希望与他们进行合作,让他们提供技术支持。

  此时,国内对pvdc的生产研究远不如国外,每年都要大量进口这种东西,现在李文贤帮助引进了生产线,绝对是一件好事。

  经过商谈,双方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化学研究所定时派人过来进行技术指导,同时公司也给他们提供研究的物质条件,是一件双赢的事。

  然而这只是一种合作,公司内部需要不少技术人员,不能事事都过来麻烦化学研究所的人,陈志城就想让化工所的人帮忙引进一些技术人才,愿意到他们公司工作的人才。

  化学研究所的所长是一名上了年纪的老太太,老太太直把脑袋摇的跟货郎鼓似的,表示无能为力,反正她们所里的人是不可能辞职去他们那里工作的。

  一看是这样的情况,陈志城直接找到了省化工厅,请化工厅的领导帮忙,合资企业的名头,以及在pvdc这方面的技术空白,让化工厅的领导产生了兴趣,并且高瞻远瞩,认为应当支持他们企业的发展。

  在化工厅领导的支持下,从全省调配了二十名专业技术人员进驻太多多塑料包装公司,这些人关系不转,也就是他们虽然在公司工作,可还是原来单位的人,只要想回去,可以提出申请,随时可以回去,工资也不让公司发,但是公司可以给他们发一点奖金。

  这样的条件太好了,不用公司发工资,都可以用人,唯一的缺陷是,他们关系不在这,工资也不在这发,不太好管理,但顾不得这么多了。

  其中有一个三十来岁的技术员,是省塑料工业公司的一个车间副主任,被抽调过来支持公司后,陈志城觉得他不错,便跟李文贤商量,能不能花巨资请他留下,让他担任公司的技术副总,专心为公司服务。

  李文贤表示同意,只要他留下,可以给他年薪五万的高额薪水。

  这个时候年薪五万,说出来估计能吓死不少内地人,实际上,当这名技术员听到

  请收藏:https://m.lp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