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1章 敲打_电影人传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位香江客人,思沅影业的老板吴思沅。

  香江电影公司递了上百个剧本到艺术中心,结果全军覆没,一个通过的都没有。这事传到香江后引起了轩然大波,亲台媒体更是趁机兴风作浪,说出口公司看不上香江电影,是故意戏耍香江电影界,甚至散播谣言说出口公司是在骗香江电影公司的剧本。

  在很多香江电影人和电影公司眼中内地贫穷落后,内地人是一群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这种优越感在很多年以后都存在。

  90年代后期,香江电影崩盘之后,香江电影人只能北上求生,但这些香江导演无一例外,都水土不服。根本原因就是香江电影人优越感作祟,觉得内地观众是傻帽,什么都不懂,随便捣鼓一部电影,内地观众都会买账。

  陈可欣最开始也是优越感十足,在《投名状》和《集结号》打擂的时候,他想的竟然是一部拍解放军的电影,老百姓怎么会认呢?能说出这话,就说明他根本了解内地百姓对解放军的感情,也根本不了解内地观众。

  在连赔几部大片,把公司都搞破产后,陈可欣终于回过神来,觉得不能我觉得什么牛逼就拍什么了,要拍内地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在想明白这个问题后,他拍摄的《中国合伙人》、《亲爱的》、《中国女排》都大获成功,票房口碑双丰收。

  优越感十足的香江电影人和电影公司不会认为是自己剧本不好,而是认为出口公司没有合作诚意,在故意刁难自己,甚至相信了亲台媒体的谣言,怀疑出口公司是在骗自己的剧本,对出口公司一片骂声,甚至有人指天发售,以后就算是饿死,也不跟出口公司合作。

  在后世吴思沅有“香江电影教父”之称,青年时代进入香港邵氏南国实验剧团学习编导,后创办自己的电影公司,因执导影片《荡寇滩》而成名。在70年代后期,开始转向幕后做电影监制后,发掘了徐克和袁合平,并捧红了程龙、刘德桦、周星池等巨星。

  吴思沅出生于魔都,14岁随家人移民香江。在1979年的时候,已是著名制片人的吴思沅重回内地,并参观了北平和魔都的制片厂、电影院。当然由于政治原因,他是悄悄回来的,而且没有用真名字,否则被人知道的话,台弯会把他的电影全部禁掉。

  吴思沅跟其他香江电影人一样,在面对内地电影的时候是有优越感的。不过吴思沅毕竟到过内地,跟内地电影人有过接触,而且他这个人比较务实,觉得觉得出口公司应该不是有意为难大家,可能是剧本真的不符合要求。他觉得不管怎么样,应该问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他便悄悄北上,到出口公司询问是怎么回事。

  许望秋直接道:“在香江的时候,我就应该讲过,我们主要做战

  请收藏:https://m.lp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