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04章 不拉帮_骗了康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税。

  他们才是整个帝国的寄生阶层!

  套句专用名词,这些人都是大官僚兼大地主!

  和北方的大地主相比,在江浙两省内,拥有良田千亩的人,都是极少数。

  这种区别的原因嘛,其实也不复杂。

  北方地区,因为千年以上的开发,地力逐渐贫瘠,加上水源不足,灾荒不断。

  客观的说,这个时代的北方大官僚大地主,搞土地兼并的手段,比南方的大地主们,普遍性的凶残得多。

  所以,北方很容易出现占地极广的大地主。

  而江南的自耕农,经营的头脑,普遍胜于北方的土农民。

  田里遭了灾,绝了收,江南的自耕农,往往会想方设法的自救。比如说,做点小买卖,养点鱼,养几头猪。

  总之,什么挣钱做什么,以熬过饥荒年。

  北方的农民,大部分都只知道种地。

  他们只要是遭了灾,失了地,几乎都会卖妻卖儿卖女之后,出门乞讨,并逐渐发展成对朝廷威胁巨大的流民队伍。

  当然了,北方的气候确实比南方寒冷得多,这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

  张伯行的家里,也是大地主。他帮着自耕农说话,很容易让康熙误会他,是替江南的士大夫们说话。

  玉柱进门之后,给康熙行了大礼。

  康熙见玉柱来了,就挥舞着手里的折子,质问他:“你看过张伯行的这份替江南减税的折子么?”

  玉柱自然是没有看过的,他也没必要替张伯行遮掩,便摇着头说:“回皇上,奴才尚未看过。”

  康熙怒了,厉声喝斥玉柱:“竟有你这样的南书房大臣?”

  这种程度的责难,对于玉柱而言,顶多也就算是挠痒痒罢了,压根不值得一提。

  “回皇上,张伯行乃是宿儒名臣,资历甚深,又历任封疆,是有名的能吏。奴才索性许其自专,免有掣肘之怨。”玉柱当着康熙的面,从来都敢说真话。

  通俗的说,年纪很轻、资历甚浅的玉柱,却成了张伯行的上司,唉,不好管呀!

  玉柱的话,看似推脱了责任。

  实际上,玉柱也点明了一个事实:张伯行仗着资格老,不肯听他的摆布。

  南书房,是个什么地儿?

  老皇帝,不可能允许任何人,在南书房内拉帮结派,搞小团体。

  谁敢搞,谁掉脑袋!

  玉柱一进来,就给康熙讲明了大局,老爷子哎,奴才并未结党吔。

  不结党,这就对了!

  “喽,拿去看看吧。”康熙其实心里也很明白,张伯行犯的事,和玉柱并无半文钱的关系。

  但是,康熙依旧不打算放过玉柱,把张伯行的折子,硬塞给了玉柱。

  玉柱定神一看,其实呢,张伯行并无私心,只是康熙过于敏感了。

  当然了,张伯行说的再有理,让老皇帝看不顺眼了,也成无理了。

  老皇帝,哪怕是借题发挥了,也不可能有错。

  请收藏:https://m.lp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