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三章 葬礼上的阴谋_新二战风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npxswz各种乡村都市诱惑持续了将近半月的德黑兰会议,终于让苏美英之间达成某种程度上的妥协。按照这份协议,在德黑兰会议之后的三个月内,英美盟军将会在法国选择地点强行登陆,从而在西线开辟真正的第二大战场,而与此同时,苏军将会放弃在芬兰、挪威境内的进一步挺进,转而将主要的战场挪到波兰、罗马尼亚方向。

  在对日作战的方面,英美盟军将会在结束了对菲律宾、台湾的战事之后,寻求在日本东部、南部登陆的时机,而与此同时,苏军将会选择战机,在日本北海道方向实施登陆作战。

  在战后的势力划分问题上,由于双方的分歧太大,故而始终未能达成一个一致的规划意向,其主要的症结在于,代表苏联的楚思南,在罗马尼亚以及希腊的问题上态度强硬,而且他在亚洲对日本的分解问题上要求苛刻。按照楚思南的提案,战后对日本的处罚,应该像对德国一样,将其四个岛屿分作四部分,由苏、中、美、英四个国家分片而治。

  毫无疑问,楚思南的意见直接抵触到了美英的利益,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亚洲,他所提出的利益分配方案,都不能令美英感到满意,尤其是在日本问题上,引进一个中国,令美英大为不满,他们认为,这不仅仅将会影响到他们在日本可能获得的既得利益,同时,也是苏联将要涉入中国问题的一个先兆。

  当然,除了在利益分配方面的分歧之外,德黑兰会议还算是比较成功地。它直接影响到了战争的后续发展,以及战后联合国的组建。正是由于利益分配上的无法妥协,在随后的战争中,苏美英三方明显加大了对各个战场上的兵力投入,他们都打算抢在对方之前,获得更大的战果。

  原本按照会议的日程安排,在正式的会议议程结束之后,楚思南还将会同罗斯福、丘吉尔两人有一个彼此间单独的协商安排,但是一个突如其来地消息,打乱了这次会议的最后安排。从而使得楚思南不得不提前离开德黑兰,返回莫斯科。

  在经历了数个月地病痛折磨之后。苏联的一代领导人、伟大军事家、苏军元帅,图哈切夫斯基。于三月二十七日逝世于莫斯科国立医院。

  很显然,图哈切夫斯基地病逝,对于整个苏联来说是一件大事。领导人的突然逝世,就意味着新一任领导人务必马上推选出来,同时,图哈切夫斯基的葬礼也必须马上安排。面对这种情况,楚思南不得不推开身边所有的事务。立刻踏上归程。

  三月末的莫斯科,阴云密布,细雨微朦。阴霾的天空下,一股沉沉的悲怆气氛在四处弥散。

  克里姆林宫前地红场,人头攒动,数万人的身影汇集与此。构成一条密密实实

  请收藏:https://m.lp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